脚底板走出的“金点子”
2013年9月29日,全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运行,到目前,全国已建设运行22个自贸试验区。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目的是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企华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权忠光提交了《关于推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提案》。
从北京市政协委员到全国政协委员,权忠光始终关注我国自贸区的高质量发展,并进行了持续跟踪调研。
2018年,北京市政协对北京“两区”建设开展课题研究。当时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权忠光被市政协推举为课题组组长。
“用脚底板走出‘金点子’。要想为北京‘两区’建设提供精准的建议,就得多跑跑兄弟省份的自贸区,向起步早的、做得好的汲取‘真经’。”从那时起,权忠光用了近6年时间走遍了全国多个自贸区,系统梳理了我国自贸区建设成功的经验与尚待解决的问题。
权忠光尤其关注上海自贸区和海南自贸港建设。作为课题组组长,他带领课题组对两地进行了深入的考察调研。“一个开创先河,经验丰富;一个新锐登场,朝气蓬勃。通过走访调研,我感到全国其他自贸区在规划建设上可以向上海和海南汲取经验。”
2020年9月,北京正式启动“两区”建设。有了上海、海南等省份自贸区建设的经验,权忠光切身感受到,北京市具备了厚积薄发的基础。
“大兴机场自贸区建设充分体现了差异化特色:北京与河北在这一区域同属一个自贸区,如何协调好双方政府有关部门,让各自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这就形成一个很大的亮点。”在调研中,权忠光也不断思考、完善关于自贸区建设的提案建议。
2023年5月,作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权忠光参加了外事委员会组织的绥芬河口岸对外经贸情况调研活动。“调研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也从与其他委员的沟通中,切身感受到了自贸区的发展变化。”权忠光表示。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权忠光提交了《关于推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提案》,该提案被确立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他在提案中提出建立健全各区域自贸区法律法规,高标准对接国际自贸协定引进国际人才,优化营商环境等建议。
“得知提案被评为重点提案后我很高兴。因为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我履职工作的认可与激励。”权忠光坦言。
提案提交后,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及时反馈。“我先接到了商务部的电话,他们对我的提案进行了逐条分析,并与我深入沟通了提案的细节,比如,哪些建议有关部门正在落实,哪些已经落实。最后,还给了我一个明确的书面答复意见。”谈起提案的具体办复过程时,有关部门同志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给权忠光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作为政协委员,我的获得感也变得格外强烈。”
近年来,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不断深化,在制度创新、产业集聚、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意见》的出台,让我感到,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在加大力度推进自贸区高质量发展,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提案工作的价值所在。”权忠光说。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已经走过了12年历程,取得了显著成果,也有一些问题亟须加快探索解决,比如同质化发展、国际人才缺乏、资金跨境流动和数据安全有序交流等。”权忠光说,未来将一如既往深入调研,加强学习,为推动我国自贸区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出谋划策,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人民政协报记者邢佳璐 易欣 满达呼 赖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