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频道>> 委员风采

破界 ——记全国政协委员卫炳江

2025-07-24 09:57:10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卫炳江与学生闲话家常。(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卫炳江: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浸会大学校长、香港工程院院士。

  前不久,卫炳江在香港浸会大学发起一场教育改革,推行“无专业”本科培养,学生不选传统专业,而是带着想攻克的世界难题,由学校据此量身定制课程计划。

  当问题成了主角,专业的边界自然就淡了。这些年,卫炳江一直在打破边界,不惧研究与应用的分野,不论人文与理工的疆界。

  研用贯通

  九龙塘车流不息,香港浸会大学栖身于此,却草木深秀,自成闹市中的一片静地。

  自从成为校长,卫炳江的行政事务多了许多。但他也有闹中取静的法子,便是挤出时间泡实验室。“不做研究的时候,感觉失去了自我。”他说,“科研能让我找回自己。”

  说话的时候,卫炳江眼帘低垂,似在凝神思索。说完一句,总是习惯性地跟一声“OK?”尾音微微上扬,像是征询他人意见,又像向自己确认。每当谈及新技术,他的笑容便不由自主漾开,双手随之挥动,全然沉浸其中。

  1960年生于香港的卫炳江,从小就对宇宙规律好奇,想当一名科学家。他回忆,儿时家境贫寒,他出生时父母甚至露宿街头。“但即便如此,他们仍给了我极大自由,让我走自己的路。”

  中学毕业后,父母和老师都希望卫炳江学医,在他们眼里,医生收入高且有威望。但卫炳江有自己的想法:“我想读物理博士,做研究工作。”

  在香港大学读书时,卫炳江选择化学和物理双主修,并副修数学,沉醉于解开谜题的乐趣。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由于对某些化学物质过敏,他一上化学实验课就头疼得厉害,只好放弃了化学,专门研究物理。1981年毕业后,他远赴美国马里兰大学读硕士及博士,一头扎进了光纤通信领域。

  就在1996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前一年,卫炳江带着所学归来,成为香港理工大学的一名教师。见证了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的那一刻,他更加笃定:“未来就在这里!”

  潜心做通信光纤研究几年后,有一天他实验室的门被敲响了,一家内地公司找上门寻求合作。卫炳江并不了解这家公司,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拼读公司名字:H-U-A-W-E-I。

  初次接触后,卫炳江并未立即与华为达成合作。但如何让实验成果落地,的确是他一直思考的事。一方面,实验成果只有投入应用,才能真正发挥影响力。另一方面,实践中会发现许多实验室里无法预见的问题。他举例道:“通信光纤应用,成本最高的并非光纤器材,而是把地挖开再把光纤铺到地下的费用。”

  然而,实验成果转化需要应用场景和市场基础。2010年担任港理工负责科研发展的副校长后,卫炳江越发感到,香港面积仅约1100平方公里,人口约750万,虽然本地高校学术实力强劲,但应用空间却很有限。“就拿轨道交通说吧,香港地铁中,速度最快的机场快线最高时速100多公里,而内地高铁已实现最高350公里的运行时速。”

  卫炳江明白,香港虽小,但背靠祖国就有大舞台。实验成果要变成实际工程,必须融入国家产业发展。看到容启亮教授在太空仪器研发领域的成就,卫炳江心头一动:“我们何不参与国家深空探测项目?”

  于是从2010年开始,港理工多次参与探月、探火等国家项目。让卫炳江自豪的是,港理工团队参与研制的相机指向系统,帮助嫦娥四号传回了世界首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参与研制的表取采样封装系统,则帮助嫦娥五号完成月壤采样。

  数年间,卫炳江带着港理工,跟内地伙伴做了不少事——和西南交大联手成立了轨道交通安全监测技术创新中心,与华为搭起了先进计算系统与网络光互连联合实验室。看着华为如今的影响力,卫炳江笑着感慨:“现在提到华为,分量可不一样了。”

  这些并肩打拼的日日夜夜,卫炳江都记在心里。今年2月,全国政协“科普万里行”活动首次走进香港、澳门,卫炳江分享感受时格外有底气:“香港高校要加强与内地高校合作,继续深化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

  卫炳江话音未落,脚步已然向前。星河依旧辽阔,他朝着家国所需处,一步步坚定前行。

  文理同辉

  最近,卫炳江从Google铁粉变成了DeepSeek深度用户。过去他用香港本地的中文表达方式写研究经费申请书,得请内地博士生帮忙修改成内地中文表达方式,现在AI一键搞定。

  早年,技术变革主要影响理工科,文科还能岁月静好。AI一来,文科的活儿它都能插一脚。卫炳江已关注AI多年,面对冲击他淡定得很:“大学培养的是改变未来的人,要赶超技术,不能躲着走。”

  2021年2月,卫炳江成为香港浸会大学第六任校长。理工大佬管文艺强校,他适应得飞快,还把科技理念带进了人文学科。他觉得,科技并不是人文的对立面,而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方式。

  卫炳江至今仍清晰记得40余年前初观《星球大战》时的震撼体验。作为物理学学者,他不仅被影片中极具开创性的太空飞船与星际战争场景所震撼,更从物理学角度深刻理解到这部影片在电影技术史上的突破性意义。那些看似违背物理定律的太空战斗,实际上是通过精妙的摄影技术和运动相对性实现的视觉魔术。正是这种技术突破与艺术创新的完美融合,使得《星球大战》超越了单纯的娱乐作品,成为影响整个电影工业发展的里程碑。

  曾经参与国家探月、探火项目的经历,令卫炳江无比自豪。但他目光却不只看向现实的星辰大海:“硬科技让国家有力量,软实力让国家有魅力。科技也能用来做更震撼的电影、更灵动的艺术。”

  再过10年,电影靠什么吸引观众?音乐能进化成什么形态?卫炳江相信科技就是那把钥匙。

  2022年夏日,香港大会堂音乐厅里,一段熟悉的旋律飘起,“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听众们惊讶地发现,主唱并非真人,而是300多个虚拟人声。抬头看,AI画的3D影像踩着节拍舞动,光点凝成海港,天幕游过花朵,浪涛卷起彩虹。

  这首又仙又科技的《东方之珠》,便是出自浸大团队之手。一个月后,图灵人工智能交响乐团正式成立,校长卫炳江亲眼见证了这支未来乐团诞生。

  这只是一个开始。2022年12月,以电影学院闻名的浸大,启动了“未来影院系统:下一代艺术科技”项目。新落成的视觉化研究中心里,有全球首个360度LED包围影院,卫炳江描绘:“你站在一个直径8米、高4米的光圆柱中央,街景殿宇从四面八方瞬间把你吞没……是不是还挺妙?”

  与此同时,卫炳江还把目光投向了浸大的另一块金字招牌——中医药专业。在卫炳江的童年记忆里,家里最多的就是医书。家人生病,遇上手头不宽裕,懂点中医的父亲总在灯下翻找药方。

  如今,卫炳江把这股熟悉劲变成了行动。他正推动运用大数据和AI,梳理几千年里中国人积累的医案,总结成更标准的治疗方案,从而让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

  推动这些“黑科技”落地,卫炳江的目标很明确,让中医药、戏剧、音乐乃至体育,通过数字化使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既新潮又实用。把最地道的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

  追光探暗

  有个醉汉在路灯下找钥匙,警察问他:“钥匙丢哪里了?”醉汉指着黑漆漆的巷子:“那里。”

  警察纳闷:“那为什么在路灯下找?”醉汉理直气壮:“因为这里有光啊!”

  讲到这里,卫炳江低头一笑。2019年夏天,在深圳虚拟大学园课堂讲的这个“灯下寻钥”故事,他常用来自省:“不要只研究前人已经照亮的领域,而要敢于探索仍是黑暗的地方。”

  哪怕科研以外的问题,卫炳江也爱多想一步。尝试把科技融入电影后,他跟教授们讨论,要不要加一个“数字人文科学”发展方向,比如学唐代史时,把长安城的市井做成3D影像,让学历史像追剧一样。整理医案时,他也在关注远程医疗,中医看病靠望闻问切,他想用光纤做个更灵敏的传感器,让医生隔着屏幕就能看清病人的脸色和舌苔。

  卫炳江的思考从不设边界。解题惠人,是他唯一的目的。正因如此,他的提案总从专业领域破土,却向更辽阔处生长。

  卫炳江长期关注人工智能,但他的目光不只盯着年轻群体。他发现,独居老人面对智能设备,普遍存在“不敢用、不能用、不会用”的心理障碍,甚至因此失去自信。尤其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既缺乏学习的机会,又难以与家人联系,更容易陷入孤独。更让人揪心的是,老人对网络信息辨别力弱,常成为诈骗目标,而部分独居老人因害怕被骗,连基础的医疗预约等线上服务都不敢用,数字时代的便利他们无法享受。

  2023年,刚成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卫炳江在《关于帮助独居老人跨越数字鸿沟融入数字中国建设的提案》中建议,立足现有基层老龄群体服务工作基础,加强针对独居老年人的点对点精准智能服务。动员青年志愿者和少先队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智能生活主题活动。同时,加大对老年人互联网反诈防骗的宣传与科普力度。

  卫炳江的思考总是环环相扣。每年,香港浸会大学均会迎来多名杰出运动员,他们是通过“优才运动员入学计划”录取的现役运动员。当现役运动员步入课堂,退役运动员的路在何方?卫炳江提出,联合内地和香港的大学及体育组织,为运动员量身打造体育科学、体育管理等课程。同时,联合企业提供职业培训,并利用香港的国际枢纽优势,帮助运动员走向世界舞台继续发光。

  卫炳江又想得更远。长期以来,中国运动员在遇到体育争议时,通常需要前往国际体育仲裁院进行仲裁,买机票请律师就是一大笔钱,维权成本太高。今年,卫炳江提交了《关于发挥香港的“窗口效应”,打造亚太区体育争议解决中心的提案》,建议利用香港仲裁制度与国际接轨的优势,将香港建设成亚太区体育争议解决中心,让中国运动员、教练及裁判获得公平待遇,并提升中国在国际体育仲裁机制上的话语权。

  卫炳江的破界,从不是一时兴起的尝试,而是融在骨子里的思维方式,让知识边界为问题让路,让专业壁垒为需求拆墙。

  这条路没有终点。卫炳江低垂眼眸中闪烁着探索的光芒,而他的脚步,始终向着更辽阔的天地延伸。

  (记者 张园)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