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空经济“振翅高飞”——为助推低空经济全域协同发展建言
近日,中国民航局成立了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对通用航空、无人驾驶航空、低空经济等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统筹的又一有力举措。
看到这个消息,我很振奋。联想到早在2022年,我到广州某科技企业调研时的情景。
“低空经济就像一片待开发的蓝海,但法规滞后、空域限制等问题,却像无形的枷锁,制约着产业腾飞。”企业负责人的这番话,让我陷入了对低空经济发展的深度思考,也开始将目光聚焦到低空经济这一新兴领域。
彼时的数据显示,我国低空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千亿元,无人机、通用航空等领域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超过20%,这无疑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如何推动低空经济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成为萦绕在我心头的重要课题。
此后一段时间,我联合航空、交通、法律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调研组,先后走访了低空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省市,深入企业、飞行基地、监管部门,与一线从业者、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听取各方的意见建议。
“我们企业自主研发的电动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采用垂直起降的方式,已广泛应用于载人交通、旅游观光、医疗急救等场景。”在广州亿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调研时,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们,这款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是全球首个获得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适航证的“三证”航空器,“我们不仅实现了从研发到量产的跨越,更依托城市丰富的应用场景加速技术迭代。”
我国低空经济企业的快速发展,让调研组为之振奋。
调研中,我们也听到很多来自一线企业的声音。
“希望国家加快建立新型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相关基础设施。”
“政府部门可以更多了解全球领先的低空经济企业的现状和需求,做出科学规划和布局,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全球竞争力。”
“在管理上要改变传统思维,对新型航空器的适航审定和运行审定应采用新方法新思路。”
……
通过广泛深入地调研,我们发现,在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也潜藏着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
“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制度与技术的双重瓶颈。”在调研座谈时很多人谈到,从政策法规层面看,现行的低空飞行管理体系建立于传统通用航空发展框架之下,存在审批流程烦琐、空域划分不合理等问题,而且不同省份牵头管理部门不统一,阻碍着省际融合发展。同时,低空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在飞行器适航认证、空域使用、低空运行和保障服务等方面,存在诸多空白和模糊地带,难以适配新业态的快速生长。
技术层面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
我国低空基础设施缺乏统一标准,设施网、通讯网、数字网及监管网仍处于研发阶段,融合标准未确定,既无法满足基础设施快速增长需求,也导致各地标准不一致,极易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经过系统梳理和深入研讨,我聚焦机制破壁、法规护航、标准统一、示范引领、资本活水五大核心维度,将调研成果凝练为一份《关于建立全国低空经济全域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提案建议构建国家主导的协同治理机制,打破管理壁垒,统一全国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支持重点区域开展跨域合作;健全法规政策支撑体系,加速构建覆盖低空经济全链条的法律法规架构,推动运营服务与研发制造“双链协同”,破解产业发展深层次矛盾;统一基础设施技术标准,重点推动低空通信网与电信运营商、卫星通信的深度融合……
每一条建议,都凝结着团队的智慧,更承载着对低空经济“振翅高飞”的期待。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这份提案正式提交。与此同时,我还通过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将调研成果报送相关地方政府,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提案提交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提案承办单位迅速启动办理程序,与我们沟通协商,深入探讨提案建议的可行性和落地路径。
令人欣喜的是,提案中的许多建议与国家战略部署相契合,相关政策陆续落地。2024年下半年,国家层面围绕低空经济全域协同发展机制与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机构调整与协同机制建设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低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中国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全域协同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办、国办联合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推动形成全国统一的低空飞行服务网络;在技术创新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推动制造、运营、服务一体化发展。
与此同时,地方的创新实践如同朵朵浪花,汇聚成协同发展的洪流。
广东省发布《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建设省级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实现空域协同管理;江苏省印发《关于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多部门参与的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重庆发布《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探索跨省空域协同管理模式……
这些探索,让曾经割裂的低空版图,逐渐勾勒出互联互通的新轮廓。
2025年初,我收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提案办理答复函。看着答复函中详实的政策举措和推进计划,我深受感动。
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不仅是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从司空见惯的无人机表演到空中物流配送,从低空应急救援到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商业化运营……在中央和地方双轮驱动下,低空经济加速从政策规划走向产业实景,也成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这份提案的办理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份好的提案,既要立足现实,也要着眼长远;既要找准问题症结,又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将持续关注低空经济发展,跟踪提案建议的落实情况,为助推我国低空经济行稳致远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广州市委会主委) (本刊记者赵瑜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