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系民生 履职尽责筑健康——记全国政协委员甘华田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每次参加全国两会,步入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主任甘华田教授心中总会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这是他践行医者使命与社会责任的精神灯塔。
每次聆听政府工作报告,甘华田最为关注的就是其中蕴含的民生温度与健康举措。作为一名从医30多年的资深医生,他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以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百姓健康的守卫者。
从“榜样中国·四川十大名医”到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医学领军人才……多年来,甘华田获奖无数。能成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榜样人物,令他倍感自豪,但他心中涌起更多的是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修医德、行仁术,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他牢记使命,将“治病救人”的医者使命与“为民建言”的政协职责紧密结合,不断地为老百姓的健康事业发展鼓与呼。
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破解基层看病难问题
医疗,是老百姓最关心、最在意的事之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其中就要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许多来自西藏、青海、甘肃、贵州、云南等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老百姓,跑很远的路来到成都求医,但专家号却一号难求。”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学专家,甘华田见到过太多患者忧虑的眼神,也感受到他们对优质医疗的期盼,“一定要做点什么,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下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怀着这样的想法,甘华田深入社区、乡村调研,并多次走访调研云南、贵州等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乡镇社区卫生院,倾听患者和基层医护人员的心声,探寻基层医疗的短板和问题。经过深入调研和思考,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甘华田提出了《关于加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案》和《关于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提案》。他建议,要立足基层实际来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不仅要在硬件上下大功夫,更要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大力气,通过“提高薪酬待遇、拓宽职业发展通道”吸引人才扎根基层;推动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定期派驻专家开展技术帮扶,进一步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快基层智慧医疗与信息化赋能;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内涵建设,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等。这些提案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高度重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作为农工党成都市委会主委,甘华田亲自带领市委会华西医院支部的医疗专家,定期到四川简阳、邛崃、都江堰等乡镇卫生院进行医疗帮扶。2017年以来,农工党成都市委会在农工党中央、农工党四川省委的指导下,扎根乌蒙山下,建立“中国农工民主党华西专家医疗扶贫镇雄工作站”。近年来,甘华田带领市委会华西医院支部的医疗专家,定期到革命老区云南镇雄、贵州大方进行全方位的医疗帮扶,走进当地医院各个科室,开展专题讲座、带教查房、手术示教,默默耕耘之下,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本土人才、技术骨干,有效缓解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医改初衷。此项医疗帮扶工作还获得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社会服务优秀成果奖”表彰,社会影响力巨大。
完善家庭医生制度——让家庭医生成为“健康守门人”
家庭医生制度是推动我国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的关键手段,是解决看病难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家庭医生规模持续扩大,签约率不断提升。然而,通过这几年深入基层调研,甘华田发现家庭医生制度推行多年,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病就往大医院跑的就医习惯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应尽快提高家庭医生的社会认可度,重视家庭医生作为基层医疗‘守门员’的作用”。甘华田认为,“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如何提质增效,使医疗卫生实现从基本满足到优质服务的转变,家庭医生应当是下步重要的突破口。”
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他提出,要全面提高家庭医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升其社会地位、薪资水平,增加岗位吸引力,引导更多医学毕业生积极投身家庭医生工作、拓宽家庭医生培训渠道,并撰写了《关于加快普及并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家庭医生制度的提案》。
建议提出后,甘华田收到了来自基层医疗机构的很多反馈,“我将继续跟进调研家庭医生制度的完善发展情况,让家庭医生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让家庭医生成为每个家庭的‘第一道健康防线’。”
应对老龄化挑战——让老年人群都能安享晚年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资深的老年医学专家,他经常听到许多多病共患的老年患者抱怨:“每次来医院都要跑好几个科室,难道就没有一个科室可以‘一站式’解决老年患者看病问题?”这让他意识到,加快我国老年医学学科建设已刻不容缓。甘华田走访调研了许多养老院、康复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后发现:目前我国老年医学发展滞后,许多医院都没有设置老年病科,各科医生往往“各管一段”,老年人看病不得不辗转多个专科;老年医学人才匮乏,社区康复服务缺失,医养结合衔接不畅,医保支付实施单病种打包付费方式与老年医学“治共病”的理念不匹配等诸多问题成为阻碍老年人健康安享晚年的瓶颈。
今年两会上,甘华田就加快构建“全链条”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等提交了相关的提案。他期待着,“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早日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尽早完善,全方位满足老年人需求。
从医学专家到大众健康的“代言人”,甘华田始终以“医者仁心”践行政协委员的使命。他的提案不仅推动了政策落地,更让千万老百姓感受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温暖。他以实际行动在医患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不断传递爱与希望,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问诊千家知疾苦,良策一纸济苍生。“做医生治病救人,当委员把脉社会,两者都是为人民服务,只是方式和渠道不同,但责任都同样重大,都不能忘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初心。”甘华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