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火车头”作用——访全国政协委员韩保江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发挥经济体制牵引作用,实现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同向发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本刊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保江。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从我们40多年的改革经验来看,为什么仍然要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韩保江: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就像现在的高铁动车组,虽然各节车厢都有自己的动力系统,但必须要有“火车头”的牵引,如果各行其是,必然寸步难行,动弹不得。
从理论上讲,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为了更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把“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变革,即经济体制改革,摆在引领社会制度进步、牵引全面深化改革的“火车头”位置。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讲得也很明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从历史上看,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创造出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也是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的结果。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党鲜明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0多年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和千万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解放和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社会各方面的生机活力。随着进一步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而更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而更大程度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保障。
从实践来看,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经济是基础,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好似弹钢琴,十个指头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重点和节奏且相互配合。
从全面改革的整体性来看,经济体制改革仍是主要矛盾和关键领域改革,是改革的有力支点,以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可以充分发挥对全面改革的牵引和推动作用,进而更好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只有用好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以重点带动全局,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方能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记者: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迫切需要协同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其他领域改革,如何实现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韩保江:全社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的重要论断,自觉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体制机制环境。因此,各领域谋划自身改革都要避免各自为政、分散用力,而要自觉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一主轴“看齐”,更好支持和服务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进而防止形成“合成的改革谬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但必然会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要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同时也使各方面自身相关环节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近一年来,有哪些标志性的改革成果落地?
韩保江: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全面深入推进,各领域标志性改革成果已经落地,人民群众对改革成果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比如,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国有经济“三个集中”的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旨在促进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的绩效评价机制加快建立,国有企业更加聚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全面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民营经济促进法及时出台,使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上“定心丸”,民营企业投资活力得到有力激发。今年1—5月份,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8%。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民间投资增长25.3%,增速比1—4月份加快2.6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投资增长10%,增速加快2.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10%,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8.1%。尤其是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步伐加快,整治“内卷式竞争”态度坚决,等等。
记者:经济体制改革纷繁复杂,在您看来,当前经济体制改革面临哪些挑战和困难?哪些部署落实还需要久久为功?
韩保江: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挑战和困难还很多,既有来自经济体制改革内部的,也有来自经济体制改革外部的。来自内部的,例如,如何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真正建立起“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处理好“放得活”与“管得住”的关系,从而彻底走出过去常讲的“一放就乱、一乱就叫、一叫就管、一管就死”怪圈的问题;如何坚持好“两个毫不动摇”,真正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进而彻底摒弃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所有制歧视”的问题;如何处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关系,实现效率与公平相统一,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问题;国有企业仍普遍存在“过度行政化”的问题,等等。来自外部的,例如,如何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如何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真正构建起“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的问题,等等。
正所谓“改革永远在路上”,每一项经济体制改革都需要持续深化,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