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年间——访全国政协委员尹艳林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并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在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一周年之际,本刊记者专访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请他讲述这一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并提出相关针对性建议。
记者:这一年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哪些改革举措落地呢?
尹艳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一系列标志性的改革成果落地,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
一是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发布《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普遍建立适合国情、符合实际、满足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国有资本加速向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领域集中,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获批,强化核心竞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明确规定了“国家坚持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坚决遏制乱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速。出台《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推动构建开放透明、规范有序、平等竞争、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多式联运“一单制”取得突破,如新疆至天津港至东莞的铝棒运输实现“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企业跨省迁移全程网办取得突破,首张全程网办跨省迁移营业执照在北京发放。
三是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出台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形成“1+N”政策体系。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形成各类中长期资金保值增值、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实施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记者: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离不开宏观调控、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的协同配合。在推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上,取得了哪些成效?
尹艳林:一年来,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强调工作中要做到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出台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实施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体系。出台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对未来5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作出部署。
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日益完善。修订《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全面取消,在部分地方开展云计算、生物技术、独资医院领域开放试点等。出台《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台医生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后在区内开设诊所等。实施《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出台《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推动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建立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发布《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聚焦解决“一老一小”等问题。出台《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推动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
记者:如何进一步推动《决定》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尹艳林: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
下一步,一是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要健全推进原始创新的制度安排,在薪酬分配上更大力度向科研人员倾斜。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二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制定重点领域公平竞争合规指引,完善企业简易退出制度,逐步推广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规范竞争秩序,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三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增加地方自主财力。积极探索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地方在高质量发展中培育财源。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更好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加快构建更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四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快解决标准认证、市场渠道等方面问题。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新型离岸贸易。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布局。
五是健全面向全民、保障基本、可持续的民生制度。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推进改革创新举措,切实把一揽子民生政策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