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频道>> 要闻

银幕烽火映人生——追忆项堃委员的光影长河

2025-06-04 15:50:31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11期 项智力 蒲水涵我有话说
0

  “请你们坚持最后5分钟,请你们坚持最后5分钟。”这是电影《南征北战》里的著名台词,上世纪50—70年代出生的人几乎无人不知这部电影中的张军长。而这个角色的塑造者,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项堃。他用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个个传神的反派,在我国电影史留下了无数经典。

  曹禺领他步入艺术舞台

  项堃,原名王象坤,1915年出生,祖籍山东德县。学生时代,项堃考入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早在“五四”时期,这里就是山东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活跃的革命思想感染了项堃。他读了鲁迅的《呐喊》和《彷徨》、曹禺的《雷雨》、莎士比亚和易卜生的剧作等许多文学作品,还读了马克思、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哲学著作。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他的革命思想愈发强烈。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民众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之中。1931年9月25日,济南全市学校总罢课,项堃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带领同学演出抗日街头剧,高唱抗日歌曲,还与济南学生“组团”到南京国民政府请愿。经历这些风波后,项堃开始通过发表革命小说参与政治,并因一篇名为《毕业即失业》的小说触犯了国民党当局,被扣上了“扰乱社会治安”的罪名关入监狱。被家人保出来后,他离开故乡,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改名为项堃。

  在这里,19岁的项堃有幸成为曹禺的门生,从此开始了为之献出毕生精力的表演艺术生涯。这期间,他参加主演过曹禺、阿英、夏衍、田汉以及阳翰笙的许多著名戏剧,塑造了方达生、周萍等艺术形象。

  有趣的是,蒋介石也到国民大戏院看过项堃演戏,但他并不知道眼前这个演员就是曾经被他的属下囚禁过的反蒋青年,更不知道二十多年后,这个演员又刻画了他的得意门生——山东战场上那个败得一塌糊涂的张灵甫,藉此红遍全国。

  在抗日战争时期,项堃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参加进步戏剧的演出活动中,并应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邀请,随“武汉合唱团”前往新加坡、马来亚等地巡回演出,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们受到热烈欢迎。侨胞们感谢他们带来《游击队之歌》《大刀进行曲》等抗战歌曲,更感谢他们带来《放下你的鞭子》《东北之家》《前夜》《中国万岁》这样充满爱国热忱的戏剧。项堃作为该团戏剧股长,既是专职导演、主要演员,又是舞台监督,大家赤诚的爱国热忱,感染了侨居海外的父老乡亲。当时的演出所得,也全部捐献给了抗日前线。

  周恩来对他大加赞赏

  不久,项堃离开南京,到上海加入了中国旅行剧团宣传抗日。在淞沪会战时,敌机轮番轰炸,大上海成了一片火海。车站里码头上,到处都是离乱的人们。在这种时刻,项堃和崔嵬、田方、王献斋等著名演员一起,不顾个人安危,在蓬莱剧院演出话剧《保卫卢沟桥》。当时,蓬莱剧院一带人口密集,敌机频频光顾,爆炸声此起彼伏,然而舞台上的表演一直在继续,台下的观众们大受感动,爱国热情空前高涨,许多观众满脸泪花地站起来,振臂高呼“中华民族必胜,中华民族万岁!”

  回到重庆后,项堃继续投身演出行业,经过多年的耳闻目睹,项堃逐渐对国民党失望,1940年年底,项堃成为中国电影制片厂的演员,此时的他,一心想去延安参加抗日活动,却苦于没有途径。

  1942年的一天早上,制片厂的同事周峰忽然找到项堃,神神秘秘地把项堃拉到一旁说话,周峰说完后,项堃吓了一大跳,竟然是周恩来要找他谈话。在周峰带领下,项堃前往秘密地方见面。原来,周恩来有一项任务要交给项堃,他拿出3000元,希望项堃组织一个剧团,叫作中华剧艺社,名义上是民间职业剧团,实际上是抗日戏剧剧团,在戏剧舞台上扩大宣传抗日统一战线的思想。尽管这经费只能满足开办剧团初期的费用,但项堃还是一口答应下来,他把演出《茶花女》等话剧的费用作为建团的经费,宣传抗日精神。

  周恩来多次观看过项堃的表演,对其评价颇高。1945年毛主席赴重庆谈判时,接见了六位文艺界的知名人士,项堃便是其中之一。

  带着共产党的重托,项堃于1946年又奔赴上海,重登久别的银幕,拍摄了《白山黑水血溅红》等电影,并退掉了前去香港的船票,选择报名参加了上海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的学习,立志要成为一名革命的演员,革命的人。

  人民记得住他的“张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项堃成为上海国营电影制片厂的第一批专业电影演员。在新中国的丽日晴空下,他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百废待兴的电影事业中。影片《大地重光》中他出演了新四军战士;《上饶集中营》中他是一名凶神恶煞的国民党军官;随之,还在《翠岗红旗》中“出任”红军领导人。

  1952年,项堃迎来了人生中的光辉时刻。在上影厂拍摄的新中国第一部气势恢弘的战争片《南征北战》中,他扮演的张军长传遍大江南北。为了拍好这个角色,他曾和被关押的国民党军官同吃同住几个月,把张灵甫的资料档案烂熟于心,塑造出了一个骄横跋扈却又有血有肉的国民党将军形象。他的反派角色也就此声名远扬。直到今天,都有很多人说:“提起张军长马上就想到项堃。”

  短短几年间,项堃在影片《三年》中扮演了民族资本家、在《湖上的斗争》中扮演游击队队长、在《情长谊深》中扮演医学教授。同时,项堃还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各类政治活动当中,见缝插针地参加了《红旗歌》《西望长安》等话剧的演出。

  自1976年出演《青春似火》重登阔别了11年的银幕后,项堃先后在《大河奔流》《婚礼》《生活的颤音》《潜网》《海囚》《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佩剑将军》等著名影片中出演了主要角色,被人们称为“艺坛不老星”。在与香港导演李翰祥合作拍摄《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时,项堃有一段700余字半白话文的长台词。要知道在胶片拍摄时代,这种长台词镜头拍摄多次要消耗大量胶卷,而项堃在拿到剧本后仅用1个小时的时间便自行解读背诵,并设计了相应的表演动作,没有试镜,一遍通过。李翰祥赞叹:“拍戏三十多年,项堃是我见过最用功的演员。”他用实力赢得了在场香港同胞和海外华侨等工作人员的认可。

  项堃在话剧舞台上的成就同样斐然。他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成功饰演了话剧《阿Q正传》中的阿Q,《清宫外史》中的光绪皇帝等多个经典角色,其中不乏周总理亲自推荐的剧目。他一边演戏一边总结,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历经数十载,潜心探索、钻研、验证,总结出了纯中国本土化、民族化的话剧、影视表演理论创新。

  项堃还担任了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民盟中央委员等职务,他积极参加会议、调研,热忱地参政议政,履职建言,声望越来越高。1991年,项堃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同年获得第三届金凤凰奖特别荣誉奖;2005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对国家电影艺术有突出贡献奖,获得原人事部、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联合颁发的“德艺双馨”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奖。一生都在追求文艺创作“高峰”的项堃,以高尚的职业操守、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永远留在了人民的心中。

  (作者:项智力,项堃之子)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