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频道>> 要闻

以旧换新,促消费惠民生“双管齐下”——访全国政协委员李连柱

2025-04-30 13:15:54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5年第9期 马欣我有话说
0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两新”政策,是当前扩大内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之一。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信心,对企业帮助很大。就我所在的泛家居行业来说,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个政策让很多中小企业活了下来。”

  4月11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协商议政。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尚品宅配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连柱作为实际受益人,畅谈对“两新”政策的实际感受,并对政策实施中发现的堵点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段时间以来,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这几年受房地产市场等因素影响,家居行业经营也遭遇困难。”李连柱说,对企业而言,最大的难关就是缺订单,说白了就是“无米下锅”。

  佛山泛家居行业高度集聚,而在行业不景气的市场中,“无米下锅”直接将很多中小企业推向“生死线”。

  经济发展韧性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保驾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的扩大内需,并不只是扩大政府公共支出,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

  面对2024年前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局面,党中央在关键时刻果断决策,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因时因势加强宏观调控。

  “2024年10月1日,国补正式落地。我们在佛山的旗舰店,当月店铺销售额破了2000万元,整个第四季度销售额达5200万元,环比提升127%。”

  李连柱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以来,线上发挥引流优势,线下发挥场景优势,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尤其是大额消费,让消费者精打细算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客户的决策周期。

  家电消费是传统消费的“四大金刚”之一,是拉动内需的重要领域。国补政策中,对符合条件的8类家电产品给予售价15%至20%的以旧换新补贴。

  “真金白银”的补贴,点燃消费者的换购热情。截至2025年4月10日,消费者累计购买以旧换新家电产品超过1亿台。

  在政策撬动下,家电行业一举走出此前的零增长、负增长状态,迎来消费升级热潮。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给相关行业企业极大的信心,让企业看到继续发展的机会和希望。”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在总结和延续2024年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去年1500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提高到3000亿元,补贴家电种类从“8+N”类增至“12+N”,每人可补贴的空调数量增至3台,还将品类从汽车、家电、家装等扩展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支持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

  然而,生产者遇到了同一个难题是:“补贴产品仅限本省销售”。

  “广东、江苏、浙江三地贡献全国家电、家装、3C(通信产品、电脑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产量的60%以上,但受限于区域政策,无法发挥其在供应链和价格上的优势。”

  为了跨越这种人为“藩篱”,有的企业不得不在每个省设立分公司,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李连柱认为,“企业被迫分散布局,形成的是‘一省一市场’的低效格局。”

  想卖的卖不了,想买的也不一定能买到。消费者在选购参加国补的产品时,遇到的是“此商品不支持在当前地区销售”。

  “消费者无法跨省享受补贴,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意愿。有时候,这种不满会投诉到企业身上,让品牌口碑受损。”

  扩内需,不是简单的“强刺激”,而是提升宏观经济治理的有效性,增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平衡性。

  “以旧换新”听起来很简单,实施起来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广、参与主体多,更需要政策与市场高效衔接、各地加强统筹协调。何况在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难以想象面临多少难点堵点问题。

  这种限制的背后,正凸显出一系列复杂的配套设计的重要性。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怎么打通落地的“最后一公里”,31个省份均出台了相应的工作方案。

  据记者观察,区域限制正在逐渐打破。相比刚开始时,现在消费者可网购的外地品牌和品类越来越多。

  统一大市场,全国一盘棋。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破市场分割、连接区域“断点”,推动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有序流通。

  李连柱建议,建立“全国性以旧换新补贴互通平台”,消费者凭身份证均可在全国范围内申领补贴,企业通过平台跨省核销;建立“生产地—消费地”税收共享机制,按一定比例分配增值税,缓解地方财政矛盾;在部分省份开展政策试点,尽快落实放宽或取消以旧换新政策的区域限制,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除了外部环境不利和投资需求收窄影响有效需求外,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也是重要因素。14亿多中国人,正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任何一个百分点的需求,都能撬动亿万级市场。

  “按照老年家庭户均消费6万元测算,可以撬动7万亿市场,与2025年‘两新’政策形成共振。”

  李连柱还建议,国补政策继续扩围,从大众消费品扩展到老年群体“刚需”产品,将适老化改造产品、智能健康设备等纳入以旧换新目录。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百姓民生。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支持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同时,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一老一小”等民生关切,针对性制定支持家政、养老、托育、健康消费等专项政策举措,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用好这个政策,让更多的消费者享受更大范围的补贴,既提振了消费,也改善了民生。”

  经济是一个循环。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企业有收益、政府有税收,居民就业、收入持续增长,实现经济循环螺旋向上。

  “我们期待后续政策的持续发力和各地细则的具体落实。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参与,把握市场机遇。”李连柱说。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