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跃富:“土专家”上两会
“一边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技能产业工人的渴求,另一边却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总工会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委员们提到的这一问题,让全国政协委员、重庆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喷粉班班长卢跃富感触颇深。
卢跃富发现很多企业存在技术工人青黄不接的问题,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当工人,一些老师傅想传承技术却“后继无人”。在会场里,他用满是老茧的手在纸上写下一串数字:全国技术工人缺口超2000万,90后产业工人占比不足30%。“现在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进工厂,这不是简单的职业选择问题。”
于是,今年围绕和工龄制度改革有关的话题,卢跃富把产业工人的心里话带到了两会上。他说,“流水线上的每一道工序都是时代进步的刻度,而工龄不该只是苍白的数字,应该成为丈量匠人价值的金尺。”
这不是他第一次为一线产业工人代言。
曾经的喷粉车间,粉尘弥漫。然而,卢跃富这个来自农村的小伙一门心思扑在“喷粉”专业上。工作中的他,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面对复杂情况总是迎难而上。使用手动喷枪时,他细心专注;当自动化设施进入工厂,很多设备是国外进口的,喷粉工序也随之改变,他便一边自学外语,一边摸索着调试设备。
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他全力以赴,最终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公司节省了生产成本;为了发挥“传帮带”作用,他精心打造出一支技能扎实的队伍,其中多人被评为首席技师、高级技师。自2010年入行至今,卢跃富累计参与了80余项改善创新。在海尔工业园的卢跃富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内,摆放着他的许多奖章和成果。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一面挂在创新工作室墙上的“喷粉箱体挂具结构改善”创新项目展板。每当有人前来,卢跃富都会热情地介绍展板上新投用的挂具,这也是他带头完成的一项创新成果。“看!就是这个喷粉箱体挂具,经过改善,每年仅脱漆一项,就能为企业节约40万元成本,同时也能为我们员工降低劳动强度。挂具改善后,储存量降低,做到了化繁为简。”
生产工艺的不断改善,激励着卢跃富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也正是这样的坚持,让他从一名普通的产业一线工人,成长为重庆市劳模、全国优秀农民工,直至如今的全国政协委员。
2023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时,卢跃富正在车间拧螺丝。接到通知电话,他脱口而出:“我这土专家也能参政议政?”当晚,他在笔记本上写下第一份履职计划:把工人的“槽点”变成政策的“亮点”。
他有着独特的调研方式,在食堂打饭时问工友“多久没休假了”,帮徒弟搬家时打听“租房补贴够不够”。发现烘干机总坏,他立刻记下:“工人要的不只是技术培训,还有体面的环境。”这些带着机油味的观察,最终化作建议,被他带到全国两会上。满是老茧的手掌、改良的喷粉挂具、数不清的工人问卷……小组讨论时,其他委员感叹:“他的建议带着泥土香!”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卢跃富提交了一件提案——加快“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在企业落实。
“师傅,我技术不比大学生差,工资却只有一半。”年轻工人的话,让他想起20年前的自己——那时工人最高到“高级工”,仿佛触到隐形天花板。他走访多家企业,发现76%的技术工人反映因晋升无望转行。于是,他提交了关于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建议。
他的提案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答复,如今“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已经在部分企业得以落实。从全国来看,2024年,全国各地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全年共有超过1200万人次劳动者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卢跃富介绍,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积极指导企业开展试点、制定评聘方案、明晰评聘流程,充分发挥企业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试点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自主开展评价、自主探索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切实为一线工人搭建好阶梯。目前,重庆已经建立从学徒工到首席技师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并确定了多家“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试点单位,将人才的“评价权”连同“使用权”都交给企业。
提案变成现实,让卢跃富感到自豪的同时,更感受到了履职使命之重。
他结合工作提出了更多的建议和提案。
“创新不应是孤胆英雄的专利!”卢跃富倡导企业建立创新激励机制,让工人分享技术改进的收益,并通过跨行业技能竞赛、数字化培训平台等,拓宽工人成长路径。他的提案已推动多地建设产业工人技能交流平台,为青年工人提供更多展示舞台。
“工龄制度的完善落实首先有益于产业工人福利保障,还能够帮助工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企业不断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因为有经验的老员工越多,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完善的工龄制度能让老师傅的手艺更值钱,让年轻人看见越老越吃香的希望。”
每次发声,不仅包含着一线产业工人的期待,也包含着卢跃富的期待。
“我自己就是一线产业工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