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频道>> 委员风采

李秋梅: 以编织为“媒”

2024-11-22 10:21:42 来源:人民政协报 本报记者 范文杰我有话说
0

  李秋梅(右一)正在讲解手工编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李秋梅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两级政协委员,青峡绣女手工编织协会会长,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编结)代表性传承人。

  李秋梅有好几个身份。

  她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和青铜峡市两级政协委员,是青峡绣女手工编织协会会长,是吴忠市利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同时也是青铜峡市妇联兼职副主席,还是自治区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

  手工编织是李秋梅的工作,也是她的生命。一根钩针,一段棉线,挑拉拽扯、灵巧翻飞,成就了她的传奇人生。尤其是成为政协委员以后,她以编织为“媒”,以委员会客室为“家”,推动解决很多民生问题,成为社区群众的“娘家人”,也成为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实践者。

  从摆地摊到上讲台

  1994年,李秋梅从宁夏盐池县嫁到100多公里外的青铜峡市。但没多久,她和丈夫都下岗了。

  人总不能闲着。李秋梅尝试了开饭馆、卖服装,但生意都不咋地。于是,她捡起从奶奶和姑姑那儿学来的技能,盯准了手工编织这个活计,还花费1万多元到北京、上海学习。最后,李秋梅把首饰卖了3600元,摆上地摊,开始走上手工艺品的发展路。

  热爱是很奇怪的东西,之前不管做什么,李秋梅都只想着能不能挣到钱,但一做起编织就完全不一样了。有时候做完一件作品,她才感觉到眼睛花,腰酸背疼,手指头也肿起来了,但做的时候却完全感觉不到。

  半年后,旁人口中“商场门口那个摆地摊的女人”,开始小有名气。

  2009年,李秋梅凑钱开了一家纯手工制品的小店。2015年成立公司,注册“青峡秀女”商标,借助青铜峡市妇联举办手工艺品制作技能培训班等相关政策支持,李秋梅迅速提高了技能水平,开始能够给人授课,手工编织的名气在当地越来越大。

  2016年12月,青铜峡市青峡绣女手工编织协会成立,李秋梅当选会长,在她的努力下,协会以“协会+车间+手工女能人”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青铜峡市黄河楼、南苑、唐源、汉源等社区的困难群众从事手工加工生产和家政服务活动。

  “一人富了不算富,带领妇女群众共同致富,才更有价值和意义。”怀着这样朴素的想法,李秋梅面向各类困难妇女群众有针对性举办丝带绣、编织、刺绣、串珠、家居清洁、直播带货等技能创业就业培训班。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培训达280多期,培训城镇居民3万余人次,其中培训妇女、残疾人2.1万余人次,带动1200余名城镇居民成功就业创业。

  棉线的一头是执着,一头是回馈。从摆地摊到站上讲台,从“自治区三八红旗手”到第四届“宁夏巾帼创业之星”,李秋梅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城乡妇女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

  李秋梅手中的一根根丝线编织的不仅是自己的梦想,更是千万家庭的希望。在她的带动和帮助下,越来越多妇女和残疾人拿起针能绣花、拿起线能串珠、拿起钩针能编织,用巧手编织着自己的“美丽人生”。

  巧手织梦润民心

  2021年11月,李秋梅成为青铜峡市政协委员。一个月后,李秋梅又成为吴忠市政协委员。李秋梅说:“作为政协委员,我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反映并解决老百姓的疾苦、宣传党的政策、当好党委和政府的“连心桥”——这一朴素的生活理念成为她履职的方向。

  2022年6月,在青铜峡市政协的推动下,李秋梅委员会客室正式成立。

  会客室顺利“开张”,怎么才能有“生意”呢?李秋梅陷入了思考:“人民政协为人民。为老百姓办实事总不会错。”

  在青铜峡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李秋梅委员会客室建立后,首先将小区居民反映最强烈的房屋建设、青少年缺少运动场所等问题列入重点协商事项。随着问题的逐一解决,一时间,会客室成了社区居民的“开心室”“聊天室”,李秋梅也成了社区群众的“娘家人”。暖意融融中,会客室逐渐成为传达政策、凝聚共识、收集社情民意信息的有效平台。

  在会客室,有社区群众反映,小区存在高空抛线、楼道内电动车充电、自行车乱停放等问题。李秋梅将群众关心的社区环境卫生、生活服务关怀等需求写成社情民意信息提交政协,并邀请物业公司、居民代表一起协商,寻找社区治理“金点子”,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民生问题。

  特殊群体就业是会客室近年来一直关注的重点。在李秋梅委员会客室,总能见到很多残疾人的身影:七八个残障女工围成一圈,熟练地用毛线、藤条编织着背心、玫瑰花、中国结等各式各样的物品,旁边桌子上摆满了密密麻麻的编织成品。

  “我原来没有工作,是会客室给我提供了这个平台,让我学会了多种技能,有了稳定收入,我感到很自豪。”患有精神二级残疾的杨学花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她现在也走上讲台成了讲师,在自治区各级残联举办的活动中为残疾人讲解手工编织的技巧。

  “这些残疾人,刚开始月收入仅20多元,现在月收入基本在500-1200元之间,最多的可以达到2000多元。”青铜峡市残联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近三年来,李秋梅累计撰写了10多件提案和多篇社情民意信息,还开展了10余场“有事好商量”协商活动。其中《关于提高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建议》被评为青铜峡市政协优秀提案;《关于进一步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建议》的社情民意信息被自治区政协采纳,办理单位青铜峡市文广局、教育局非常重视,目前,“非遗”进学校活动已经辐射青铜峡城市、乡村15所学校,培养学员累计2.6万余人。

  “都说我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其实是他们改变了我的人生。”从非遗传人到政协委员,李秋梅感慨万千,她还说:今后将继续发挥自己在基层一线的优势,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为当地的民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