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频道>> 要闻

全国政协委员龚健梅和她的孩子们的故事

2024-04-22 10:27:56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第7期 本刊记者 孙芸辉我有话说
0

  “初春花未发,桃李尽合睇。”三月初的京城春意未至,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少数民族委员身着各自民族特色服装,组成了这春天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来自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城区第四小学校长龚健梅便是其中一员。

  初见龚健梅,首先就会被她显眼的壮族头饰吸引,两边高高竖起,颇似天线宝宝,成为人群中最好辨认的标志。“这是牛头。”龚健梅解释,在壮族悠久的稻作文化中,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民间的崇拜和敬仰。

  第二次参加全国两会,龚健梅还带着“新委员”的新鲜劲儿。出发前,她特意找人剪裁了上会要穿的民族服装,让裙子更合身,更好看。

  两会前的准备,当然不止是“面子”。抓紧时间调研、进一步完善提案……这赴京的行囊,是这一年的思考、实践和积累,满载着履职的热情和成果。

  如果说,龚健梅还是一名“二年级”政协委员,那么在教育领域,她已是摸爬滚打30年的“老兵”了。从一线的普通教师、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到教务主任、校长……三十年弹指一挥间,龚健梅面前也曾有过别的选项,但是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坚守在讲台。

  “真的舍不得这些孩子。”这是最朴素的理由。

  有几年,她同时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因用嗓过度,备受咽喉炎的困扰,一度有失声的风险,家人担心她的身体建议她改行。可三尺讲台,仿佛有一种魔力,将她拉了回来,这份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让她“乐在其中”,难以自拔。

  都说热爱可抵岁月长,这么漫长的时间,会不会有职业倦怠?

  “还好吧!”龚健梅认真地想了想,坦诚地表示,“这30年我没有一直在一个岗位,工作内容也有一定的变化,再加上我总是面对不同的孩子,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很开心,心态也年轻了不少。”

  “就算偶尔会有,多想想身边的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龚健梅笑着说,“云南有很多优秀教师、模范,比如张桂梅老师,以及我们文山的农加贵老师,一校一村一辈子,他们都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我们条件要好得多,有什么理由倦怠呢?不敢倦怠啊!”

  教书育人,有非常多幸福难忘的瞬间。而对龚健梅来说,能冠之以“最”的那一刻,还要追溯到2011年。当时,她担任了一所城乡接合部小学的校长,留守儿童的占比高达60%。她发现,很多孩子和父母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才能小聚几天,有的在外务工甚至几年才能回家见一次面。这些孩子有的是爷爷奶奶照顾接送,有的则靠哥哥姐姐带着上学,放学后没有人辅导功课,老人对孩子的教育也跟不上。而且当时手机还不算普及,孩子和父母普遍缺乏交流,亲情淡漠,造成大部分孩子胆小孤僻,上课时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于是,龚健梅萌生了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的想法。说干就干!那时,还没有那么多经验可以借鉴,她联系政法委领导,去相关部门要经费、拉赞助。

  在她的努力下,广南县第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建了起来!揭牌仪式的那天,孩子们忐忑而又兴奋,当许久未见的父母出现在视频的另一边,他们一下子就哭了出来,而在外务工的家长们也抹着眼泪。“当时,我们都非常感动。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为孩子们的付出也是很有价值的。”

  儿童之家的建立,让留守儿童真正多了一个“家”。龚健梅带领学校教职工成为了他们的代理父母。每个老师都要和这些孩子结对,放学后在这里辅导功课,帮助他们和在外的父母打视频电话,这不仅缓解了孩子对父母的思念,加强了双方的沟通,同时,也让孩子的父母更加放心,更安心地工作。

  而更让龚健梅欣慰的是,这一举措还推动了县里和乡镇其他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如今,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设施更现代化,功能也更全面多样,满足孩子们的各种需求,唯一不变的是这里仍是“爱的港湾”。

  开会讨论时,总能看到龚健梅带着本子,认真地聆听和记录。

  如今,政协委员的身份,让她无比珍视,也更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站在全国政协的履职平台上,我的眼界更开阔,思考也更全面。跳出教育看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中,更能看清教育领域目前面临的问题和短板。”

  这么多年过去,龚健梅依然时刻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近几年,青少年心理健康情况备受重视。据她介绍,每年学校都有心理健康测试,她利用调研的机会深入文山州的各类学校走访,和当地教师交流、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统计数据……步履不停,只为了能多了解些真实情况。

  尽管已是校长,但在学生们心中,龚健梅更像是朋友。孩子们会“没大没小”地喊她“老龚”,有时她因工作出差请假,孩子们会关心她,“老龚,你上周怎么没有来?”“老龚,想你了!”说起学生,龚健梅总带着笑容,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他们走出大山,成家立业,在各行各业拼搏奋斗。

  干了30年,还有新的理想和目标吗?有!

  除了盼望学生们成才,龚健梅还希望若干年后,当他们想起学校和老师,还能够感到温暖,还能问一句:“老龚,你还好吗?”

  我想,能,一定能!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