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照进来让种子发芽
让阳光照进来让种子发芽
——记全国政协委员、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获得者兰臻
本报记者 贺春兰
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在日前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包括全国政协委员兰臻在内的12位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公布。中宣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这十二位教书育人楷模“集中反映了新时代教师队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良好精神风貌,是广大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和杰出典范。”
一份美好的悸动
几十年过去,这样一幕深深地留在兰臻的记忆中:有一次,兰臻已经坐上返程的车子。但十来个孩子一路跟到车窗外,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带头的班长塞给兰臻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兰老师,有空常回来看看我们。”下面是孩子们歪歪扭扭的签名。
兰臻的眼泪一下决堤了。
大概在20多年前,年轻的兰臻到乡村送教,城乡教育环境的巨大反差每每给她带来巨大冲击。“揣几支笔、整理一沓新本子、挑几本书给孩子们送去。曾经,年轻稚嫩的我只能以这样简单的方式去帮助乡村教育,去帮助孩子们。”
“但我常问自己,除了上上课、送送小礼物,难道我就不能再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吗?难道这些孩子就不配拥有优质的教育吗?”
这样一份美好的“悸动”对兰臻而言,意义非凡!
正是这一次次触动,开启了城市教师兰臻助力乡村教育的征途;也正是这一份初心,驱动兰臻进行乡村教师培训的模式探索,并最终推动兰臻走上全国“两会”以提案的方式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建言。
计划与行动
“我本人一直参加各种各样的送教下乡活动,发现乡村教师有强烈的成长渴望,但限于资源、环境、认识的局限,他们没有打破现状的能力。”“每年的继续教育很多,但处在最底层最边缘的乡村教师常常轮不到,即使有,多数时候也只是作为‘听众’被动的听,很少有参与的机会。”“为什么我们不能针对他们、为了他们,特别提供有价值的培训?”——一个想法在兰臻心里萌生。“我想打开一个缝隙,让阳光照进来,让种子发芽。”
于是“乡村种子教师培养计划”在兰臻心里悄然萌生。
“从提升乡村教师的素质入手!我们要精心培育一批像种子一样的教师,撒下去,能够带动一批,成长一片!”
2013年,漳州市教育局支持兰臻成立“漳州市兰臻名师工作室”,同年兰臻带着对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在福建省党代会上汇报了自己的构想,获得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最终,“乡村种子教师培育项目”获批。依托兰臻名师工作室展开,在福建省委和漳州市委的支持下,兰臻为乡村教师争取到了免费脱产学习的机会。
项目伊始,兰臻便强调:学员一定要是乡村小学的教师,要把培训机会留给乡村学校。培育目标则如此表述:要培育具有团队精神、科研意识、传帮带作用的乡村“种子”教师。这是我始终坚持的原则。而要真正做到,还必须探索一套适合乡村教师的培训体系。
我考虑到若要真正把培训效果落实到每一个学员身上,就得采用小班化、个性化培训。
实践中,兰臻发现:培养乡村教师和培养新教师完全不同。大部分乡村教师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对教育教学有一些误区。兰臻必须对老师们进行重塑,扭转老师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和做法无疑更为困难。
为此,兰臻做了系列探索,一方面严格限制培训班额,一方面让老师们脱产培训而且“跟岗”锻炼。或者根据学员的任教年段分配他们到兰臻自己的教育机构里跟班学习;或者带领全体成员学员一起到一些优秀的兄弟学校去参观、交流。“有时,我们甚至会把整个培训班直接搬到乡村。毕竟这些教师最终是要回到农村去的,那里学生的学情和城里的有所不同。要在真实的环境里,手把手、一对一地让老师们有所提升。”
就这样,十年过去,兰臻和她的团队累计送教下乡106场次,开办“乡村种子教师”培训班16期,培养乡村教师992名,接受过培训的老少边贫岛的乡村教师慢慢去除了“等、要、靠”的依赖思想,内驱力得以提升。
最有成就感的事儿
谈及自己最兴奋的事儿,兰臻兴奋地回忆,“2019年3月,我记得很清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的审议,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的我就坐在习总书记身边,亲耳聆听总书记对福建发展的殷切嘱托,备受鼓舞。”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兰臻得知自己所提出的关于“乡村教育改革”和“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龄津贴”的提案被财政部采纳。“能够有机会把一线教师的心声反映到国家最高层,能够为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呼,让我倍有成就感。”兰臻说。
2023年,作为少有的来自基础教育一线的全国政协委员,兰臻如此定位自己的委员使命——“首先我要做好基层民众的‘传声筒’,深入基层,躬行调研。其次,要努力办好惠民实事,就要当好政府的“参谋员”。加强学习,多就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开展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找准症结,精准建言,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
问及,兰臻对当前老师们关切的问题如数家珍:“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普遍存在,城乡教职工的编制总数整体紧缺。乡村学校何时实现全面配齐配足专任教师的新局面,成为许多承担多门学科教学的教师的期盼,而这又会严重地影响到老师们的培训参与等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