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爸》:讲故事的能力,撑不起触摸现实的野心
热点元素与问题意识的堆砌,永远不是好故事的底色。在教育焦虑与亲子关系这个具有广阔生活基础的影视主题中,我们仍期待看到从平凡日常中扎扎实实生长出来的、能与观众发生心灵触碰的人物与故事。
■ 范语晨
“卷不动又躺不平”“现实挣扎”“双向成长”“治愈温情”“爱与和解”……这是新近上映电影《学爸》宣传海报上的关键词。影片是黄渤“HB+U”新导演助力计划的第一部作品,由黄渤、闫妮、张钧甯等主演。
在走进影院前,影片所聚焦的“鸡娃”主题与口碑不俗的演员阵容,让我期待这是一部能够触碰、探讨现实问题,在无奈和欢笑中引发深思的影片。然而,看完电影后我有些失望,宣传中包含的元素似乎都有,却如同隔靴搔痒的热闹一般,难以抵达内心。你承认它喜剧中有温情,可是既哭不出来也笑不痛快。可以说,我看到了《学爸》触碰现实的努力,但没看到它驾驭故事的能力。
故事发生在2015年的川渝地区,黄渤饰演一位叫雷大力的单亲爸爸,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他自己经营一家洗浴按摩中心。原本信奉让孩子快乐成长的雷大力在雷小米面临幼升小时,也坠入了疯狂的“鸡娃”当中。为了能让儿子上一所好小学,雷大力想尽一切办法,他的努力却屡次化为泡影……
《学爸》触摸现实的野心和努力,体现在影片对家长从焦虑、疯狂到迷茫这一心路历程的捕捉,这也是不少父母能够产生共情的原因。起初,雷大力并不认同好兄弟老火的妻子对儿子箭箭的“暴力”教育法,温和地包容着雷小米的顽皮与不羁。当然,他也在默默找人托关系,自信小米能够进入当地最好的小学。然而,择校的失败、岳父的到访让他深感挫败,意识到上一所好学校绝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想起对已故妻子的承诺,雷大力走上了一条越来越偏执的择校路。包括雷大力在内的几家人在比较中心生不安,在挫败中心生不甘,又在疯狂中走向迷失,在充满戏剧冲击的情节中,家长的情绪怪圈呼之欲出:本地的好小学尚且进不去,却还要斥巨资上国际学校的想法是极端离谱的,但“卢卡斯可以,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可以”的父母心也是真实的;刘真看着女儿乖巧优秀、特长满分时的骄傲是油然而生的,而目睹女儿越来越疏远自己时也是落寞无助的。
然而,影片虽试图将情感张力拉满,奈何现实洞察的不足与叙事能力的孱弱拖了后腿。
首先,编剧对“鸡娃圈”的了解是较为表面和刻板的。且不说编剧可能过度夸大了家长对幼升小的重视程度,但至少,万人空巷乃至大打出手的抢学位、如传销组织一般的“打鸡血”补习宣传、砸锅卖铁买凶宅的疯狂举动,这些片段山呼海啸式地堆叠,向观众传递的只是窒息感本身,而没有更多深层、具体的问题交代和表现。其实,当下升学之难、家长之焦虑早已是不再新鲜的大众认知,与其大肆渲染现象,不如更多地着墨于个体与家庭,去挖掘他们的焦虑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现实考量与困境。而黄渤、闫妮、张钧甯等一众演技在线的演员,其角色被裹挟于单亲爸爸、单亲妈妈、中产妈妈等公式化的“鸡娃”行动中,成了戏剧安排的工具人,无法碰撞出更加耐人寻味的化学反应。
想用刻板的现象描绘折射硬核的社会问题,必然导致戏剧逻辑的不流畅。影片中许多关键矛盾的制造或消解都显得生硬与突兀,人物的选择与行动,也往往缺乏令人信服的动力铺垫。例如,按照剧情的交代,雷大力开始鸡娃的主要内因,是因为他想让亡妻放心,所以他经常给雷小米看妈妈的博士毕业照,激励小米要像妈妈一样有出息。但开澡堂的雷大力与来自上海高知家庭的亚君不顾家庭反对执意结婚这件事本身,影片只用了“雷大力给亚君讲笑话”这一句来交代,不禁让许多观众觉得有些“强凹”的味道。而随着后面亚君妹妹亚琳的出场,以及影片对她所在中产妈妈圈的勾勒,我们不难发现,雷大力与亚君这对人设相差甚远的夫妻,其实是影片试图囊括教育背后阶层差异问题的需要。此时,观众理解了编剧的苦心,但很难共情故事“离地太远”的设计。而一旦问题先行于人物,故事的牵强与悬浮感就在所难免了。
同样的硬伤也削弱了小主角雷小米的立体感。雷小米从小跟着爸爸在澡堂玩儿到大,小小年纪就精通人体经络,活泼顽皮,但十分机灵,是一个相当讨喜的设定,也应该是通过儿童立场呈现“鸡娃”问题的极佳视角。然而,如果说电影开始时的父子欢乐片段尚且自然生动,那么随着戏剧冲突的升级,仅仅6岁的雷小米仿佛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能理解父亲一切心思的小大人。他虽然偶尔调皮,但基本上全程配合雷大力的每一个“疯狂”举动,不仅没有任何情绪上的反抗与误解,而且在爸爸屡次三番倒霉后第一时间,给出暖心的安慰。在雷小米没考过编钟的时候,他自责地说,“对不起,我没有别的小朋友棒”;在雷大力努力让他进入国际学校时,他对雷大力说,“我不想看见你求人的样子”;在雷大力为了不给儿子丢人,想把小米交给小姨养时,小米说,“爸爸,你总说妈妈,可我不记得妈妈的样子,我只有你了”。这些片段中的小米,懂事得着实令人心酸又心疼,可也懂事得让这对父子关系少了些真实的张力。雷小米似乎已经化身编剧的儿童代言人,每一句话都那么精彩,恰到好处地给矛盾冲突一个“温情治愈”的完美收束。
影片的结尾,面对雷小米在面试时为爸爸辩护的一番言论,恍然醒悟的雷大力带着雷小米离开了国际学校的面试,决定不再“卷”下去了。然而,说一句潇洒很容易,可卷不动又躺不平的困局到底该如何解?影片通过“学区房降温”和“双减政策”两条新闻化解了难题,但这样的结局本身是令人欣慰的,由于衔接得过于直接跳跃,难免又少了些行云流水的合理性,多了些戛然而止的突兀感。诚然,政策的完善与优化不断回应着现实问题,但任何转变都是渐进与曲折的。就近入学是否能解决比较带来的一切升学焦虑?家长的释然之路需要克服怎样的心魔?家长们对于未来教育改革的期待是什么?这些都是观众更为关切、更希望影片能给予更多讨论空间的问题。毕竟,经历过育儿焦虑的家长们应该都能体会,从鸡飞狗跳的无奈瞬间变成岁月静好的从容,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你不一定满分,但我一定爱你。”这是《学爸》官方宣传的电影主题,意欲呼唤不与成绩单绑定的亲子之爱。我们认同电影的拍摄初衷,却没有在影片中看到一个家庭在处理亲子关系时,更细微、更落地的纠结与转变。热点元素与问题意识的堆砌,永远不是一个好故事的底色。在教育焦虑与亲子关系这个具有广阔生活基础的影视主题中,我们期待看到从平凡日常中扎扎实实生长出来的人物与故事,更期待这些故事能与观众发生心灵的触碰,让戏中的“爱与和解”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