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频道>> 谈艺论文

非遗品牌“亮”起来——“2023非遗品牌大会”侧记

2023-03-27 14:22:14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本报记者 张丽

  ■粤剧、昆曲、川剧、豫剧、英歌、龙舞、客家山歌……展演舞台上的非遗项目向观众展现着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保护传承的丰硕成果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3月23日晚,“非遗之夜”展演拉开了“2023非遗品牌大会”的序幕。

  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2023非遗品牌大会”,以“坚持守正创新 擦亮非遗品牌”为主题,由“非遗之夜”展演、开幕式、非遗品牌展、主题论坛等部分组成。其中品牌展主要包括传统工艺品牌展、研培计划成果展、非遗工坊品牌展、“海丝·湾区·广作华章”展等板块。近150个非遗品牌参加了本届大会,搭建起非遗品牌展示传播交流平台,展示了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工作成果。

  “守正是要保护好、传承好非遗及其中蕴含的中国人特有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审美品格、科学智慧,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把这份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创新是基于守正的创新。非遗世代相传,在适应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地被再创造并发挥时代功用,这也是非遗能够绵延赓续的重要原因。‘坚持守正创新 擦亮非遗品牌’是知和行的统一。我们致力于推动‘非遗品牌大会’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非遗品牌价值的重要平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出永久魅力,让非遗品牌焕发出时代风采。”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表示,培育和推广非遗品牌是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非遗的社会可见度和美誉度、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具有积极意义。他认为,“举办‘非遗品牌大会’,有利于加强非遗品牌建设,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弘扬非遗的时代价值、展现时代风采,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非遗品牌大会”旨在搭建共创非遗品牌、共话保护传承、共享非遗保护成果的平台,推出更多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非遗品牌,为做好非遗系统性保护、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作出积极贡献。

  我国是传统工艺大国,相关非遗项目众多。据统计,我国共认定了155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426项是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项目,约占27%;3057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890名属于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领域,约占29%。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实施传统工艺品牌扶持计划,支持相关企业培育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自主品牌,定期通过非遗品牌大会等活动对社会效益突出、经济效益良好、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予以发布,提升传统工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非遗品牌大会’活动将凝聚各方力量,深入研究非遗品牌建设的新方法,共同探索非遗传承、发展的新路径,推动实现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李晓松说道。

  传统工艺现代表达,是参展非遗品牌“金文云锦”的一个理念。国家级云锦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锦)代表性传承人金文阐释道,保存的工艺是传统的,表达的形式是现代的,“云锦要‘活’下来,首先要找准定位与市场,然后才能真正把自己的品牌树立起来”。《万里长城》《五星出东方》《汤莎会》等是金文的代表作,在这些云锦作品中,体现着他在传统工艺基础上的现代探索与创新:不仅表现人物,还能表现肖像;不仅表现平面感,也能创造立体感;不仅表现古典与现代,还能交融东西方文化元素……“把传统文化知识融入现代表达形式,然后把它变成一种文化产品输出,不仅能够讲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还能赋予云锦更多品牌价值,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金文希望通过非遗品牌展等这样的展览展示,能让更多人来热爱云锦,热爱非遗。

  “不同于往届大会以宣传展示非遗项目+产品为主,本届大会首次将企业品牌作为宣传展示的主体内容,将非遗企业品牌+产品纳入宣传展示的重要部分,激发企业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积极性,扩大品牌影响力。”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刘瑜梅介绍道。

  剪纸、工夫茶、红桃果、英歌舞等承载着潮汕文化的独特印记。通过非遗品牌的树立与传播,让这些独特印记不仅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更能为当代人的生产生活所使用,是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陈传生创立非遗企业品牌“潮汕印记”的初衷。他说,做好非遗保护与传承,既要守正,守住它的历史与精神,还要创新,能够对话时代、对话现代生活。在此理念下,“潮汕印记”依托汕头剪纸的非遗资源,将潮汕文化呈现于多种载体上,创作出与生活、与时代、与当代艺术相结合的文创产品和公共艺术。潮汕国际机场地标装置艺术《SWA》、汕头火车站地标雕塑《盛放》等是陈传生及其女儿陈斯嘉将剪纸与当代艺术相结合的作品,也是他们用时代语言讲述传统故事的探索。“非遗不能只停留在展览馆、个人收藏上,还要走到公共场所,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向时代,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陈传生说。

[责任编辑:李伯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