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际文化产业交流合作
本报记者 郭海瑾
共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项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中国广泛开展文化、教育、科技、旅游、考古等多方面的展示、交流与合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不断走深走实。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张斌看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国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差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传播中国文化的难度。
为此,他建议要丰富传播领域和传播载体,拓展教育、科技、旅游、中医药、公益慈善、学术往来、知识产权保护等人文传播与交流合作新领域,深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更加快速、更加便捷地呈现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要做大做强文化内容产业,加大力度培育对外文化贸易主体,出台更多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各种文化企业参与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大内容创新力度,增强文化产品实力。要促进语言互通,构建“一带一路”语言交流互通工作机制,加大“一带一路”小语种人才培养,着力打造精通语言、熟悉规则、擅长跨文化交流、具备高素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开辟多层次语言文化交流渠道,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