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民生通民心——江西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小记
本报记者 王磊
“‘委员通道’,通民心、道发展。”1月10日上午8:10,江西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会前的首场“委员通道”正式开启。
来自6个界别的6位委员,两两一组走上采访区,面对媒体提问,委员们用最接地气的朴实语言侃侃而谈。这充分体现了政协由界别组成的特色,也体现出政协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特点。
悬崖上的篁岭古村,由人走屋空、田荒村散的“半空心村”打造成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当地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从3500元提高到了4万元;上饶望仙谷,由村民望“石”兴叹的花岗岩废矿,点“石”成“金”为年客流超百万、营收超1.5亿元、带动3万余人就业的“网红”景区;在全国打响“神仙日子”名气的葛仙山小镇,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镇财政总收入突破8900万元,居民人均收入超1.35万元。
首位接受采访的毛敏珍委员向大家展示了篁岭、望仙谷、葛仙山的前后对比图片,更加直观地回答了江西省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较好地实现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生动实践。
江西是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的省份,在长期致力于生态领域研究的代威力委员看来:“身在江西的我们,呼吸的是清新空气,看到的是蓝天白云,这是良好生态对江西人民的馈赠。”提升发展的“含绿量”就是增加幸福的“含金量”,他建议,做好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转化和应用和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理念这两篇大文章。
委员们谈的都是国计民生大事小情,凭的都是履职为民的家国情怀,答的都是本行本界热点,为的都是解疑释惑、服务群众,助力赣鄱大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乡村振兴要搞好,医保参与不可少;今年缴费三百五,把你一年幸福保……”管萍委员跟大家分享井冈山脚下的一名老乡把最新的医保政策融入当地山歌的曲调。“更好发挥医保作为,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让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应是题中之义。”
“看得见,留得住;有人看,有影响;既叫好,又叫座。”“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如何挖掘传统文化宝藏?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邱熠委员认为,关键在文化的数字化呈现、内容的数字化传播、产业的数字化升级,“传统文化只有拥抱时代,在创造、创新中不断注入时代元素,才能在越来越多元的文化发展大潮中,行稳致远、历久弥新。”
政协委员既是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行家里手,又是在本领域、本行业享有盛誉的领军人才;既拥有结合专业所长建言资政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又有着凝聚本界别群众共识的知名度和号召力。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企业发展一路风雨,离不开政府的一路扶持,也见证着营商环境的一路向好。”吴世伟委员与大家分享了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带来的喜人变化:有求就有应,政企沟通的渠道更畅通了;能简化就简化,办事流程更便捷了;亲商更爱商,政企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全国各地都在抢抓经济发展先机上“摩拳擦掌”,江西如何抓住发展“先机”?来自高新技术企业的杨剑委员给出答案——牢牢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抓创新改天换地,不创新淘汰出局”,他建议,企业皆应当好创新的“急先锋”“主力军”,同时,政府继续在支撑企业创新上给予更多政策倾斜,让企业真切感受到有“八方支援”,敢创新、愿创新、能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