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频道>> 大家名家

用藏羌织绣织出一片天

2022-10-11 08:54:41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杨华珍

  杨华珍:第十四届成都市政协委员,第十五届成都市政协常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组织会员。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是我人生的分水岭。之前我在阿坝日报做摄影记者,2008年5月12日那天,报社一行人到映秀镇采访,路上遇到地震后被困灾区。我和同事们走了三天三夜才出来,而我的家乡阿坝州,在经历这场灾难后也变了模样。那时,我就想尽自己所能为家乡做点事。

  作为一名妇联界别的少数民族政协委员,我时刻关注着少数民族妇女的权益保障和发展问题,特别是因汶川地震由汶川县龙溪乡整体搬迁到成都市邛崃市南宝山镇的直台村、木梯村羌族妇女群体,她们从熟悉的环境搬迁到陌生环境,一定会有不适应。她们搬来以后我多次进村走访调查,从一位地震之前嫁到龙溪乡的妇女张莎丽口中了解到,“我们从龙溪乡搬迁到南宝山镇后,生活习惯改变了,生活环境变化了,让我们觉得不适应。以前种植青稞和水果,到了这边却变成了水稻小麦,我们对这些作物不太熟悉,收成不理想,为维持生计更多人出去打工,但好多人又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做些简单的工作,收入有限。”

  得知她们的困难后,我经常设身处地去想该如何帮助她们。有一次,我跟我家人聊起这个话题,他们点醒了我,“你作为藏羌织绣传承人,咋不去教她们绣花呢,你的技艺如果能传给她们,让她们有钱赚,也会更好传承保护这个非遗项目,不是两全其美吗?”

  在成都市政协、邛崃市政协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将藏羌织绣的传习所建在邛崃市南宝山镇,2009年以来举办了近30期藏羌织绣技能培训班,累计向370余人次羌族妇女免费传授织绣技艺。

  其实刚起步时远没有那么顺利。我采取的是自愿报名方式,将有意愿的妇女聚集在一起开展学习,前期还有很多妇女来询问和报名,学习正式开始以后慢慢出现了问题,陆续有学员退出。

  “是我教得太难了吗?是我教得不仔细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导致她们退出?”为彻底弄清原委,我去了几个学员家里了解情况,才知道大致是两方面问题:一来她们以往做的只是纳鞋垫、缝补衣服的简单活儿,没接触过图案刺绣,要做到能够交易的作品水平,还需要很长时间学习锻炼,怕没有这么长的耐性;二是对学习新技能的顾虑,最直接的感觉就是一个作品的耗时过长,均摊下来的工时费有些低,觉得不划算。

  针对这些问题,我改变了我的教学内容。向学员们传播新的思想,加入了市场分析、就业分析和国家政策等小课程。

  这些年,我们团队先后帮众多国际知名品牌设计包装图案,推动藏羌织绣走出四川,走向世界。订单也随之日渐增多。从第一个培训班到现在,我每年在南宝山镇开办藏羌织绣培训班的同时,也会以派单形式给当地成熟的绣娘谋取福利。现在兼职绣娘每小时工时费能达到10到15元,一个中型作品她们每天挤出2小时,大概15天完工,每个月就能有800元左右收入,在家里就能接单赚钱,还能兼顾家务。

  每当看着她们在休息时拿出那片绣布,蹲坐在门口,聚精会神地绣着,我感觉我的付出是值得的。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藏羌织绣这门手艺,让羌族妇女同胞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让她们在新搬迁地更有归属感,让她们能够同当地其他民族群众更好交往交流交融,我非常有成就感。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