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古代广东人在哪参加“高考”?
伴随着龙舟水,2022年高考如期而至,广东高考首日实考67.2万人。自隋朝开科举以来,历代学子从科举考场出发,希望实现自己的抱负。今天大家都对高考相当熟悉,可是否知道古人的考试又喺点样咧?今期的《粤讲粤有古》,就带大家来看看古时广东的科举考场。
伴着龙舟水,2022年高考如期而至,广东67.2万学子奔赴考场,书写青春的答卷。自隋朝开科举以来,历代士子从科举考场出发,希望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你可想过古人的科举考场长什么样?今天的粤讲粤有古,我们就聊聊广东的科举考场。
宋代以前,广东科举考试没有固定场所,大多在佛寺中举行。到了宋代,广东兴建贡院,科举中的省级考试——乡试逐渐有了固定场地。明代,广东贡院设在越秀山西竺寺故址,后在战火中毁坏。清顺治年间,广东乡试曾一度在光孝寺等地举办,直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广东巡抚李士桢在城南东南隅承恩里(今文明路)重建广东贡院,广东乡试终于再度有了固定的考场。
当时的广东贡院宽50丈、长73丈,大约相当于90个标准篮球场。虽然贡院规模不小,但这并不代表考生答卷的场地宽敞、舒适。每个考生都有单间,即号舍,考试、吃饭和睡觉都在这里。不同地区的号舍形制稍有区别,大体上深四尺、宽三尺,面积约1.3平方米,高约六尺,“末代探花”商衍鎏回忆称“举手可以及檐”。号舍内提供两块木板,答卷时,一块铺在下层做凳子,一块铺在上层做书桌;睡觉时,两块木板拼起来就是一张简易的床。
清康熙朝以来,广东贡院共有5000余间这样的号舍。每个号舍的屋顶盖着瓦,但没有门,不少考生会带上油布防止风雨侵袭。号舍之间用砖墙相隔,一条巷中有号舍数十间,厕所在巷子尾部,考生若是不幸分到巷尾的号舍,只能忍着臭气作答了。
清道光元年(1821年),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阮元出任乡试监考官,看到广东贡院号舍狭窄,便拆旧建新,号舍的长、宽、高均得以延展。过去号舍内桌、凳两层木板长短不一,不便于睡觉,阮元也将两块木板改为相同长度。此外,他还整修了厕所,将贡院的水井拓至24口。在这次整修后,广东贡院共建成号舍7600余间,和清初相比增加了2600多间。
此后,广东贡院多次扩建,至清同治六年(1867年)共有号舍11700余间,规模宏大,和顺天贡院、江南贡院、河南贡院并称为“清末四大贡院”。兴盛时期的清代广东贡院北起中山路,南至文明路,东到越秀中路,西及龙虎墙(今德政中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西门边上)。
为防范作弊,贡院在设计上也煞费苦心。在东西两侧号舍的中间有一座两层高的明远楼,是当时巡查主考官的驻地,两侧号舍的四角还设有鼓楼和望楼,居高临下,考场内外的动静一览无余。为防止传递作弊,贡院外的围墙铺满了荆棘,外棘墙高一丈五尺(约4.8米),内棘墙高一丈(约3.2米),想攀墙都无处下手。
和今天的高考一样,古代科举同样有数场考试,持续数天。清代乡试在八月举行,分为三场,正式开考的日期分别为初九、十二、十五。考生在考试前一日来到贡院,由于参与考试的士子众多,有些省份凌晨4时(寅正)就开始点名。考生携带的考试用品、衣物等都有规定,比如砚台不能过厚,带入考场的食物也要切开供检查,防止夹带。
经过搜检的考生领取试卷入场,次日子时发放答题纸,第三天戌时(19时至21时)清场、打扫号舍。每场考试结束的夜晚,考生可以回到住地休息一宿,备好迎战下一场考试的换洗衣物、笔墨纸砚和食物。第三场考试于八月十六日结束,但这场考试考生可以提前一天交卷。
值得一提的是,据记载,有些外国人(当时俗称蕃客)在中国生活日久,也来参加科考。来自大食的蕃客李彦升,被时任岭南节度使、广州刺史卢钧视为一品布衣,唐大中元年(847年),卢钧向刚刚登基的唐宣宗李忱推荐李彦升,朝廷派人考察后,准其参加科举,他竟一举蟾宫折桂,并由皇帝钦点为翰林学士。
记者 高焓 谭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