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鸿飞向中山大学哲学系捐赠“马克思铜像”雕塑
2022年2月23日,中山大学哲学系在锡昌堂四楼举行许鸿飞院长雕塑作品“马克思铜像”捐赠仪式。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先生,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张啸老师,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曾雨林老师,哲学系党政班子成员,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美学学科的教师、博士后,媒体朋友以及石磨坊工作人员三十余人人出席了本次仪式。捐赠仪式由哲学系党委书记王丽霞主持。
许鸿飞院长介绍,这尊马克思铜像创作于2018年,是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以及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学习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号召而创作,将对伟人思想的领悟转化为雕塑刀下的刻画。作为艺术家,应该以更敏锐的触觉、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
哲学系系主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张伟教授首先代表哲学系和马哲所感谢许鸿飞院长和许鸿飞艺术基金长期以来对哲学系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他表示,今天许鸿飞院长又特别为哲学系捐赠马克思铜像,这既是对哲学系的关心和支持,又是对哲学系的未来和发展给予更高的期望。许鸿飞院长捐赠的马克思铜像首先是一件艺术作品,对哲学系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这尊铜像又不单单是艺术作品,对于锻造中大哲学系、马哲所学术研究的内在品格,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方向具有特殊的意义。张伟主任强调,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在承继历史的同时,更多关注当下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关注“国之大者”。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有其自身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努力实现从“学科性学术”向“问题性学术”的转变,“求必要之同存充分之异”,面向时代以更大视野、更大格局、更大胸怀、更大气魄做马克思主义哲学。
李萍教授表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作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为我国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承担着重要的使命,这尊马克思铜像能安置于此,是艺术与哲学的精神融合。哲学系一定会在马克思的注视下,在马克思思想的精神指引下,扎根中国大地,做世界的大学问,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做出学者应有的贡献。
徐俊忠教授指出,这尊马克思铜像始创于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时,在去年庆祝建党100周年时在全国首次展出,今天安家于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哲所,这个过程也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重要性。同时,这尊铜像也启发我们,在研究马克思思想的同时,马克思本人的生活经历也是很好的学术课题,值得学界去进行探讨。
许鸿飞院长、张伟主任、王丽霞书记、李萍教授、徐俊忠教授、谭群玉教授等共同为马克思铜像揭幕。张伟主任向许鸿飞院长颁发感谢状,王兴赛老师为许鸿飞院长献上鲜花。